07:品质·消费

点燃体育运动激情 释放市场消费潜力

A- A+


□胡立彪

  体育产业被视为“幸福产业”,不仅能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,还能直接拉动相关商品和服务需求,通过赛事经济、体育旅游等带动餐饮、交通、住宿等行业协同发展,在提振消费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“大力提振消费”重点任务时,特别强调要“释放体育消费潜力”。

  近些年,我国体育消费快速增长,正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。上海体育大学发布的《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》显示,2020年以来,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3%,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.8万亿元。目前,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,包括滑雪运动装备、户外鞋服等在内的体育用品销售呈快速增长态势;体育消费新业态不断丰富,飞盘、射箭、攀岩等运动项目逐步从小众走向大众;体育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,体育赛事活动进街区、进景区、进商圈;体育消费新模式不断拓展,“体育﹢”的经济影响力加速释放,为更多跨界融合类体育产品和服务提供想象空间。

  不过,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体育消费还存在较大差距。我国体育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仅约1%,而发达国家占比普遍达到2%~3%。而且,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仍以实物消费为主,体育用品销售占比高达60%,而赛事观赏、健身服务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足20%。另外,我国体育行业还存在相关法规政策不健全、场地不足、城乡体育设施差异较大、资金投入较少等问题,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业健康发展和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。

  不足体现出提升空间,差距意味着发展潜力。我国体育消费市场仍具蓝海属性,发展前景广阔。应坚持目标导向,抓住关键问题,多方面施策,推动建立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,促进形成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、需求愈加旺盛、消费潜力充分释放的体育消费市场,带动相关行业市场快速增长,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
  优质供给是促进体育消费增长的基础支撑。近年来,赛事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,开展多种多样的赛事活动成为扩大内需、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。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全国冰雪经济产生巨大拉动作用。数据显示,2023年至2024年冰雪季,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接待游客440多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50亿元。因此,要加大高质量赛事供给,支持各地因地制宜举办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内外体育赛事,推动各种体育赛事提档升级;进一步完善赛事体系,大力发展职业赛事,不断提升足球、篮球、乒乓球等职业赛事质量;进一步优化赛事服务,有效处理体育赛事纠纷,切实提高赛事举办的管理效能。

  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,丰富体育消费场景,可以有效刺激体育消费需求。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有3平方米,远低于日本的19平方米和美国的16平方米。场地不足严重影响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。因此,要尽快补齐体育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,支持各地建设体育公园、全民健身中心、公共体育场、健身步道等体育场地设施,并进一步提升公共健身设施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益。同时,推动文化、体育、旅游活动一体谋划、一体开展,推出一批优质文体旅融合产业项目,结合国际性、全国性、区域性重大体育赛事,实现多业态融合、多场景打造,提升全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。

  体育消费需求端的活力释放,需要政策与文化双重推动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释放体育消费潜力”“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”“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,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”等,为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。但是体育消费热可能伴生健身房“卷款跑路”等行业乱象,因此需要加强行业监管,制定体育行业服务标准,对涉及体育消费的机构实施年检制度,确保市场健康发展,保护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同时,针对部分居民对体育的认识仍停留于“锻炼身体”层面,忽视其娱乐和社交价值等问题,应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提升公众对体育的深层次认知,借鉴国际经验,培育职业体育文化,提升赛事吸引力等,让体育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