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记者 何可)4月1日,以“服装品牌的本质与未来”为主题的2025中国服装论坛在京举行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会上表示,中国服装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开始从“大而全”向“强而韧”跃迁,从“普而惠”向“高而精”延展。
孙瑞哲指出,我国服装产业制造能力与贸易规模稳居世界首位,体系优势、供应链优势不可撼动。产品品类创新层出不穷,内生动力活力稳步抬升。产业实力的提升带来更高声量的时尚表达,中国设计、中国品牌、中国平台实现整体性崛起。但从整体看,行业自主知识体系和理念构建仍然落后于产业发展需要与创新实践,全球消费者只见“中国制造”,不识“中国时尚”的局面有待扭转。
在2024“全球服装品牌价值50强”排行榜中,中国以3.82%的品牌价值占比位居第7,与排名前3的法国(33.78%)、美国(21.86%)和意大利(11.88%)有较大差距。孙瑞哲表示,国内头部企业虽加速国际布局,但市场影响、品牌认知仍以本土为主。行业在标准制定、价值分配、潮流引领、供应链治理等方面尚未完全摆脱“跟随者”心态。
“中小制造企业为主,OEM、ODM两种代工模式为主,是我国产业的基本现实。”孙瑞哲指出,我国服装产业的话语权、议价权不足,企业容易陷入“规模扩张—利润稀释”的悖论循环。高内卷、超竞争的生态,使得很多企业疲于应对,过度的效率以牺牲品质为代价。《2024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》中,产品质量问题居第2位。产业整体价值、品牌建设受到严重损害。
我国服装产业急需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,形成更高层次上的供需平衡。对此,孙瑞哲建议,全行业要以质为核心打磨产品。要提品质,加大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新制造的应用,从民族传统文化、国际潮流文化中引入创新元素,打造新品、精品、珍品;要拓品类,围绕运动健康、冰雪经济、宠物经济等新生活方式,聚焦年轻消费者、银发消费者等新客群,加速细分品类创新;要优服务,推动产品服务化、消费场景化,强化渠道融合、场景创新,增进情绪价值、体验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