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:品质·品牌

强化品牌引领拉动消费增长

A- A+


□ 胡立彪

  当前,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,品牌引领是这一趋势的显著特征之一。在新的消费时代,强化消费品牌引领,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,促进“人工智能﹢消费”、健康消费等,将成为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的关键。

  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提出强化消费品牌引领,打造更多中国服务品牌,支持开发原创知识产权(IP)品牌,开拓国货“潮品”国内外增量市场,鼓励国内外优质商品和服务品牌开设首店、举办首发首秀首展,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,组织开展“购在中国”系列活动,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。

 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,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。品牌的建立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信任。优质品牌的背后融合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、信誉以及可靠性,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,提升消费者忠诚度,扩大市场影响力。发挥品牌引领作用,对于拉动消费增长,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
  近年来,我国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品牌建设环境持续改善,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品牌建设相关法规政策,涉及实施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、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等方面,逐渐形成了促进中国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。我国自主品牌建设强调时尚与传统结合,一大批有特色、有内涵、有底蕴的“国潮”品牌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。中国品牌消费迸发出极大热情、显示出巨大潜力。得益于国内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可度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增强,中国新国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。特别是在服装、美妆、家电等领域,国货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创新设计,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有文化特色和品质保证的新国货买单。

  不过,相关各方也要清醒认识到,我国是品牌大国,但不是品牌强国,我国品牌企业与全球知名品牌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。我国品牌建设还存在政策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、市场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、品牌文化推广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。部分企业品牌认知不足、品牌定位模糊、品牌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较为突出。

  现阶段,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,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国内需求不足、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,风险隐患依然较多。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、优势多、韧性强、潜能大,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。在此背景下,我国品牌建设既面临压力和挑战,也面临新机遇。质量的要求更突出安全、创新的要求更突出价值转化、品牌的要求更重视对市场增长的引领,基于此,必须坚持系统和绿色发展理念,科学分析环境变化。研究变量背后的运行逻辑,找到未来品牌发展的战略方向。

  新发展格局下,消费被重新定义,品牌建设迎来加速发展的重大契机。从需求侧看,新消费正处于成长期,新消费蕴含于新经济、新产业、新商业模式之中,新消费的显著特征是消费与数字变革紧密结合,这将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消费体验。新消费引发的系列需求变化对供给侧提出了新要求,对品牌建设提出了新要求。政策端和企业端要转变传统思维,以宏观视野与创新视角推进品牌建设,聚焦高品质、多体验,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,并不断增强品牌的市场影响力,提振消费信心,实现品牌引领。同时,要深刻洞察市场发展变化,不断开拓新的消费领域,挖掘新的消费需求,培育新的消费品牌,提高品牌附加值,让消费者愿意消费、满意消费。

  品牌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,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。就企业而言,要关注长期价值,遵循市场和品牌发展规律,借鉴国际一流企业品牌建设优秀做法,把握技术变革带来的重要机遇,打牢品牌价值基础;掌握科学方法,建立品牌驱动的经营战略,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品牌实力,获得用户持续认可;讲好品牌故事,在社会上树立质量水平高、创新能力优、社会责任强的新时代品牌形象,让消费者和市场更好认知、接受和支持品牌。